一搜到这个问题时,我已经确定,你的确和我一个选修老师啦!谢谢你的提问,嘿嘿O(∩_∩)O~日本遣使与隋通好5世纪,大和国统一了日本,积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7世纪初,日本遣使与隋通好。唐朝时,日本共派来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几经波折,终抵日本,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医药及文学方面的知识。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字、叉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业技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如大化改新,利用儒学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以中国的政治机构为蓝本建立官僚制度,确立了以儒学为基调的律令政治近年来,中英两国进入了关系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中国在英国的留学生超过15万人,英国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欧洲国家。2015年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为两国人民进一步的互相了解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2015年的上半年英国在华举办英国文化季活动,下半年中国在英举办中国文化季活动。中英两国这一系列代表各自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最高水平的活动,加强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推动了两国文明交流互鉴,更增进了两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在现代社会中,各个国家间的文化传播和交往越来越频繁。奥林匹克运动采用对人类社会有普遍价值的体育运动作为文化传播的中介,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和平、友谊、进步信念居于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各民族文化的冲突降至最低程度,从而确保了传播过程的流畅。在一个世纪多一点的历史瞬间,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文化运动,从无到有,风靡世界,它不仅为其他形式的文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国际间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做了必要的准备。当人们有了这样的心理体验和思想准备后,对其他外来的优秀文化的鉴赏力和吸收力会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了各种文化融合的进程。2.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体育文化的形成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联系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一座桥梁,促进了民族间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传播往往伴随并促进文化的增值,于是,奥林匹克运动既丰富了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内容,又促进了融会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精粹的国际体育文化的形成。1.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在现代社会中,各个国家间的文化传播和交往越来越频繁。奥林匹克运动采用对人类社会有普遍价值的体育运动作为文化传播的中介,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和平、友谊、进步信念居于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各民族文化的冲突降至最低程度,从而确保了传播过程的流畅。在一个世纪多一点的历史瞬间,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文化运动。《黑暗之光》以穿越时空为主线,为玩家呈现出了不同时代东西方的辉煌历史,将古代与现代文化融合、东方与西方场景再现,并根据其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的人文与地理特征,设置了独特的人物角色和建筑背景,让玩家在不同时空品味到不同地域的历史盛宴,得到感官的多重享受。【12世纪中叶的英国】游戏中为玩家还原了绿林英雄罗宾汉武艺出众,机智勇敢的形象和打斗场景。【公元7世纪的唐朝】游戏中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叛军,为国泰民安做出的努力,并为玩家设置了与隋唐时期的瓦岗寨英雄一起战斗的故事。【西元14世纪的不列颠】亚瑟国王带着他的臣民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繁盛的王国。他扶贫积弱,在他执政期间,不列颠迎来了空前的统一和强大。《黑暗之光》团队查阅了许多相关的文献,再现了亚瑟王身上发生的传奇故事。【公元12世纪的埃及】公元12世纪,西亚广大地区分权割据,伊拉克、叙利亚、耶路撒冷、埃及等地受教派纷争影响战火连天。游戏为大家讲述了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开国君主萨拉丁在抗击十字军东征中的卓越表现。【公元前50年的古罗马】古罗马,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宗教文化,对现在的欧洲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由于派系斗争,局势动荡,先后发生了几次内战。游戏将带大家去亲身感受军事家凯撒时期的明争暗斗。【15世纪初期的法国】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家,在14世纪中期与英国进行了长达百年的英法战争。而这场战争是由一位17岁的少女贞德领导的,她带领法国军队成功对抗了英军的入侵。游戏又将为大家呈现怎样的法国与自由女神贞德的故事?欢迎关注《黑暗之光》。即有利也有弊.历史上各种文化从来都是相互冲突又相互补充的.问题仅仅在于哪一方是强势,哪一方是弱势.当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是弱势时,它只能起到补充的作用,如唐朝时传来的西域胡曲当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是势均力敌时,它就既是挑战又是补充,如现在在世贸协定中的国家利益当外来文化对自身文化是强势时,自身文化便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如北美大陆上外来的欧洲文化与本土的印第安人的文化.所以我们在改革开放时也要注意保持一个度,就是说一定要坚持的核心利益,只要不触动核心利益,外来文化只能是一各补充(也许有益,也许有害),但只要触及核心利益,就不是讨价还价的问题了,而是必要时要打仗的问题了.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背靠北二环,有二号线和五号线两条地铁线在此交会,公共交通十分便利。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胤稹。康熙四十八年(1709),胤稹晋封为雍亲王,府邸随之升为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雍和宫是由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古、藏民族的特色。雍和宫南院矗立着三座高大牌楼、一座巨大影壁和一对石狮。过牌楼,有方砖砌成的绿荫甬道,俗名辇道。往北便是雍和宫大门昭泰门,内两侧是钟鼓楼,外部回廊,富丽庄严。鼓楼旁,有一口重8吨时昔日熬腊八粥的大铜锅。往北,有八角碑亭,内有乾隆御制碑文,陈述雍和宫宫改庙的历史渊源,以汉、藏、满、蒙古四种文字书写,分刻于左右碑。两碑亭之间,是雍和门,上悬乾隆手书“雍和门”匾额,类似汉传佛教的山门、天王殿。殿前有青铜獅子,殿内正中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笑容可掏、袒胸露腹的弥勒菩萨。大殿两侧,东西相对的是四大天王。天玉泥金彩塑,脚踏鬼怪,表明镇压邪魔、慈护天下的职责和功德。弥勒塑像后面,是脚踩浮云,戴盔披甲的护法神将韦驮菩萨。出雍和门,院中依次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和主殿雍和宫。主殿原名银安殿,是当初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改建喇嘛庙后,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供3尊高近2米的铜质三世佛像。中间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世界药师佛,右为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正殿东北角供铜质观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铜质弥勒立像。两面山墙前的宝座上端坐着十八罗汉。大殿前院中两庑是“四学殿”。出雍和宫大殿,便是永佑殿,“明五暗十”构造,外面看是五间房子,实际上是两个五间合并在一起改建而成的。永佑殿在王府时代,是雍亲王的书房和寝殿。后成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永佑是永远保佑先帝亡灵之意。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是三尊高2.35米的佛像,系檀木雕制,中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右为狮吼佛。出永佑殿,便到法轮殿。左右两侧为班禅楼和戒台楼。法轮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顶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楼,有5座铜质镏金宝塔,为藏族传统建筑形式。法轮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铜质佛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塑于1924年。宗喀巴像背后,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细雕镂而成。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据说当年乾隆帝出生后用它洗澡,俗名“洗三盆”。出法轮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两座楼阁由飞廊连接,峥嵘崔嵬,宛如仙宫楼阙,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万福阁内巍然矗立一尊弥勒佛,髙18米,地下埋人8米。佛身宽8米,是六世达赖喇嘛的进贡礼品,是用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成。据说乾隆帝为雕刻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这尊大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还有一尊木雕三绝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名金丝楠木龛,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条云龙,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作为皇家第一寺庙成为联结中央政府与蒙古、西藏地方的纽带和桥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雍和宫极为重视;雍和宫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雍和宫古建筑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整理,并正式对外开放。雍和宫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享誉海内外的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凡是到过雍和宫的人,无不被它辉煌的皇家园林建筑、神秘的藏传佛教造像以及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所吸引,流连忘返。
|